谈起国礼,一直是很神秘的存在,
毕竟,它距离我们的生活真的很远。
回溯到建国初期,新中国第一份国礼,
那是一件景泰蓝“夔龙纹对罐”,
由绝代佳人林徽因组织设计,
这件国礼背后的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一段佳话。
今天的主人公,便与神秘国礼有关。
他一直都说自己是新时代最幸运的宠儿,
作为一名国礼设计师,
他几乎见证了我国近年来所有重大活动
和历史瞬间。
一件件出自于他手的国礼,漂洋过海,
送到各国领导人的手里,
或惊艳了世界,或风雅了世人。
如果说国礼是中国文化符号的象征,
那么,他便是赋予它们真正灵魂的人。
他就是申文广。
从小爱画画的他,成了今日的“国礼”设计师
申文广生于1979年,
从小喜欢文学、历史、画画,
爷爷是个传统知识分子,
一直教导他一定要上大学。
14岁的他,在初一的暑假,
背着家人,偷偷报了美术培训班,
他说那个时候在农村,也算是斥巨资了,
但是妈妈很开明,没有反对。
从此他便白天上课,晚上学画画。
对于一名出生于农村的孩子来说,
考大学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,
钟情于绘画的他,初中毕业后,
便上了一所工艺美校中专。
四年时间一晃而过,毕业之后
为了进一步求学深造,
他一个人来到北京,又从高中读起,
一步步,考进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。
△ 清华大学
就如同现在的“高考状元”一样,
政府的接待,家人朋友的称赞,
电视台的采访......一度让他很骄傲。
“这也成为他家人最为荣耀的事,也是妈妈可以讲一辈子的事。”
在工美集团做了第一件国礼
2003年,是工艺美术的一个风水岭,
随着我国申办奥运的成功,
一系列的奥运特许产品呼之欲来。
工艺美术行业从低潮开始不断攀升。
恰巧这个时候,
申文广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了,
“如果自己能够为奥运会做一些设计,
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”他这样想着。
而当时的北京工美集团就有这样的机会,
需要一批大学生设计师,他便借着奥运会的热度,进入了北京工美集团。
△ 设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奖章
进入工美集团后,一切都是新鲜的,
他喜欢创新,对艺术创作不拘一格。
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,2007年由他负责创作“香港回归10周年”的庆祝礼。
他说,“我不要做中国传统的东西,
我要把香港时尚的气息带到景泰蓝中,
把飞机、汽车、轮船,还有很多
现代都市里的元素都放了进去。”
从这个时候,在他心里就种下了
对传统工艺美术创新的种子。
到了2010年,
迎来了申文广首露锋芒的一年。
这一年,中国在上海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,
上海市政府邀请工美集团,为“世博会”做一款类似于“奥运徽宝”的姊妹篇的一个作品”。
这便是由他主创设计的第一款国礼作品。
△ 上海世博徽宝-和玺
在国礼制作环节上,
申文广的主要工作是跟进从设计到制作整个过程,
既要保证制作的可行性,
也须对工艺流程的每一步骤了然于心。
△ 设计作品中
△ APEC会议设计作品
△ APEC会议入选国礼《四海升平》景泰蓝赏瓶
获中国创新设计“红星奖”特别奖
每一件作品都会经过设计团队不断探索讨论,
在给出的上百种设计方案中进行严苛的挑选。
上报北京市相关部门审查筛选,
再上交外交部、中共中央办公厅。
最终由国家亲自挑选最适合做国礼的作品。
一件件国礼,就是这样一步步
从设计师的想法开始,最终走向世界各地。
△与大道造物合作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领导人赠礼《和合宝鼎》珐琅器
获“金凤凰”全国工艺美术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
△ 与大道造物合作《家合》珐琅提梁盒赠送乌兹别克斯坦、利比亚、
阿曼苏丹国、伊拉克等国
国礼尽显初心,追求创新之路
申文广说:“如今的国礼,
有一些还延续着明清时期的风格和特色,
这虽然是历史的延续,
却也是让当代设计师不太甘心的事情。
我们一定要做出这个时代的东西,
特别有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,
一些标杆的东西。”
因此他坚决反对一味的摹古、仿古,
提出要在学习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,
去芜存菁、融入时代特色,
尤其是在中国大变革时期的新气象、
新思潮下,更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,
对新工艺新材料大胆运用,做到师古不泥。
△ 与大道造物合作山水之间-创新作品
获2017“工美杯”——北京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金奖
对于申文广来说,
国礼设计就像是一道命题作文一样,
需要他一直做下去。
当好一名合格设计师,
然后才能是优秀的国礼设计师。
他说,内心一直有一个自认为的使命感。
通过他的一件件作品,
让北京的工艺美术,
乃至中国的技艺在世界上绽放异彩,
便是他的责任,他的使命。
言之悟语
工艺复兴之路,刚刚开始。
文章版权归“大道造物”公众号所有
欢迎转发到朋友圈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